Powered By Blogger

2013-07-13

大宅



Jerusalem

曉林,我知道你最近承受了壓力,已經超出負荷,到現在還沒辦法平復。我陪著你,陪你一起難過,可是我再也說不出悅耳動聽的安慰、也想不出美麗的辭藻讓你舒心。但在陪伴你的過程中,我反而有了些想法,你願意聽我說嗎?

剛開始你也許會有點莫名其妙,但,若你願意,請買杯奶茶。用品嚐一杯奶茶的時間,聽我說段歷史,或許能安慰你,或許不能,就一杯奶茶吧!

你對猶太人有概念嗎?他們是群名聲響亮的民族。

是的,就是二次大戰被德國納粹屠殺了六百萬的民族,現在的以色列。

你的表情一臉困惑,我提猶太人和你承受的壓力有什麼關係。

先喝口奶茶,聽...

你同意我們多少都背負著一些別人的期待,對吧!無論是社會的文化、家族的期待、甚至對自己的要求,有時連最要好的朋友都對我們有所期許。

如果把我們個人背負的壓力放到最大,我第一個想到猶太民族。

每個民族都有神話,我們幾乎不被神話影響生活,但是猶太人不一樣。

我們都聽過聖經,它是基督教信仰的一本經典,不談論信仰的人都會以神話來看待它。

聖經裡的那位神,稱猶太人是祂撿選的子民。

"我是你們的神,你們要做我的子民"。這是聖經上說的。

曉林,你覺得每個猶太人都相信這本聖經裡所說,他們是神的子民嗎?

他們有必要一出生就要背負這樣的榮耀,或者說是重擔嗎?更何況如果聖經只是他們的神話而已。

不論猶太人怎麼看自己。我們,或者全世界是怎麼看待他們呢?

無論相不相信聖經裡的神,世界都在看著他們。

當他們遭遇苦難,世界嘲笑:你們的神呢?你們不是上帝的選民嗎?

當他們擁有在一個地區的優勢,或者在科學、經濟、政治、藝術有優秀的表現,又會引起許多仇視和忌妒。

這群神的選民在歷史上從來不是一個強大的帝國,反而一直在分裂或者被別的民族統治,直到亡國後顛沛流離兩千多年。

當他們亡國的時候,他們的神在哪裡?當他們遭遇種族滅絕的大屠殺當中,他們的神在哪裡?當他們回到以色列的故土,趕絕當地的阿拉伯人的時候,我也會想,這是你們的神允許的嗎?

曉林,全世界都在看著他們,看著這群聖經的神明明昭示的選民。

其實我很疑惑,當他們在1948年重新回到以色列,他們夢迴中的耶路撒冷,千年以前的耶路撒冷還在他們的記憶中嗎?他們會激動的親吻以色列這片失而復得的土地嗎?

現在世人還在看著,甚至敵視著這群神的選民在歷史當中的做為,世世代代,不會停止。

曉林,我想說的是,猶太人的歷史是一個大宅、耶路撒冷也是他們的大宅。

聖經裡說他們是神的選民,他們就背負這樣的神話、或傳說。無論有沒有信仰的人都會注意他們,這是他們外界環境的大宅。

亡國千年,失去了對耶路撒冷的具體面貌,他們只能拼湊祖先的想法和猶太典章一磚一瓦的再重建起他們心中的耶路撒冷,因為千年以前的耶路撒冷已經不一樣了

耶路撒冷,是他們心中的大宅。

同樣,我們所背負的期待和責任,無論是來自家庭還是社會或是自己,也是一個大宅,就像猶太人一出生就背負神話的重擔一樣。

每個人的大宅裡都有傳統或規矩,我們能不能持守,要不要延續,都會是每個人需要面對的壓力。

但我相信每個人心中也都有一個耶路撒冷,這個耶路撒冷是我們自己的大宅,也許還在建造、或許殘缺不全、說不定我們自己根本不知道自己大宅的全貌。

雖然背負的出生的大宅,我們也可以自己建造,超脫你的家族、別人的眼光,在你自己重新建立的大宅裡好好的規劃、拼湊,別在乎別人的眼光。

猶太民族的大宅太沉重。但他們與世不同的大宅傳統確實獨樹一幟,教育出他們不一樣的觀點,這些觀點讓他們在這個世界上還是不得不令人刮目相看。

我想,說不定我們出生背負的雖然沉重,卻也有傳統大宅的好處。

曉林,一口氣說了這麼多,是因為我真想安慰你,也順便提醒我自己,我們都有不一樣的壓力和處境,我用這個有點古版和嚴肅的話題,希望你不要介意。

希望,在你喝完這杯奶茶的時候,大宅這個想法能夠幫助你,也幫助我自己。

今晚的月色很美,也很亮,雖然沒有路燈,遍地月光已足夠讓我們慢慢的走回家。

走,回家去...







註:此篇靈感來自"大宅(Great House)"一書,此篇關於大宅的概念與書籍內容並無直接關係,但從書中描述猶太民族的情感引發了一些生活聯想。

 猶太名人列表:http://8901485.blog.hexun.com.tw/33055340_d.html

延伸閱讀:




大宅(Great House) 已絕版


作者簡介
妮可.克勞斯Nicole Krauss
  妮可.克勞斯(Nicole Krauss),一九七四年生於紐約長島。史丹福大學、牛津大學畢業,主修文學與藝術史。
  二○○二年出版第一本長篇小說Man Walks into a room,同年即獲選《洛杉磯時報》最佳好書,「Esquire」雜誌讚其為「全美最佳新秀作家」。二○○五年《愛的歷史》出版,立刻登上英美各大排行榜。她的其他作品刊登於「紐約客」、「Harper’s」、「Esquire」以及《美國最佳短篇小說集》,著作已被譯為三十五種語言。現與丈夫、兩個孩子居住紐約布魯克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