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wered By Blogger

2013-09-12

同班同學






她記得當初他們都十一歲,在鎮上的小學。同一個班級,他坐在她旁邊。

不同一張桌子隔著一條走道,卻時常對望身邊的彼此。她很活潑開朗,班上男生都喜歡她,包括身邊的他。但是她卻一點也不想理會這個男生,因為他功課好,老師總是比較偏愛他。

這男生卻喜歡找她說話,用很溫和的語氣,會讓心不自覺得柔軟起來。

可是她還是不想理也不想懂他的溫柔,而且時常找機會取笑找藉口打鬧他,他從來都沒有一點反抗。

過了一年的時間,春夏秋冬走完了一遍。他還是隔著一條走道坐在她身邊。

她對他好像有一點改變,從對他的打鬧和不客氣,開始找他聊天抱怨。

他喜歡她,她不意外,因為他很早以前就說過了,她不懂喜歡是甚麼,也不在乎。

只是她不自覺得常常想到他,只是不懂那種微妙的感覺,所以什麼也不說。

直到那一天,是夏天吧!陽光讓身體熱熱的,兩人一如往常的說些童言童語。

她面對著他,也面對著他身後的窗。

陽光透過窗灑上他的背,也鋪在他們的桌面上。

她大大的眼睛突然愣愣看著他,她逐漸聽不見他說的話,她發現他的眼睛圓圓亮亮,漆黑的瞳孔裡有她,並且閃著光。

空氣突然綿密起來,黏稠的膠著。

當一抹清風淡淡從耳邊飄過,秋日微濕的空氣潤澤了她的心,她不自覺的想:我要對你好,長長久久的好。

她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她懵懂的想做一件事,要對他長長久久的好。

小學畢業了,也過好多年,他們都沒有再見面,也沒有任何聯絡。

少年、青少年、青年、成年,她每一年都想起他的生日,只是放在心裡。

長大後,她失戀心碎了很多次,每一次失戀就像過了一個長長的冬天。

她的感情就這樣輾轉又輾轉,身邊有了個伴。吵吵鬧鬧散了又聚、聚了又散。

情感的失望和現實的壓迫裡,她終於明白當年心中微微的聲音,是她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給予的承諾。

就在那抹清風飄盪的時候,她做了一個牽絆自己又溫柔的決定。

那個小小的聲音使她相信純粹的喜歡。她想念他,卻也不想找他,就是為了能時常回憶起當年使她的心柔軟的他。

她老了,情感的波折、年歲的潮水緩緩流動,現實折碎了很多夢,卻絲毫沒有侵擾她心中對他那片純真的喜歡。

她這輩子似乎沒有堅持過甚麼,唯一想到的堅定的想念就是對那個同班同學微風輕吹的念頭:我要對你好,長長久久的好。










2013-08-15

北國的蟬

    他不想做任何消暑行動,只想感受炎熱的夏。

    傍晚,隱隱流動的空氣中含著炙熱。他的鼻頭下方已經冒出點點汗水。不過,這不夠,他要的是夏,感受夏的初衷。

   走進夜市裡,剉冰店的隊伍排得很長。被隔壁香腸攤的煙味燻了一身,油滋滋的香腸在烤架上翻來滾去,光看就一頭汗。他嫌熱得不夠過癮,鑽進巷子裡,點了一碗熱騰騰的藥墩排骨,藥膳味撲滿臉頰,他的雙臉發紅,脖子和胸前泛著汗水,不過這似乎還不構成夏,汗水只是夏的一部分,他想要的更多。

   麻辣鍋如何?他自問自答。讓熱在體內徹底翻滾,也許能夠達到他想要的夏。於是他離開夜市,開著車尋找麻辣鍋店,找到一家店後,他覺得在這裡應該可以找到夏天的感覺。看著麻辣湯暗紅紅熱滾滾的湯底,準備大快朵頤之外,他心想這一定能夠得到夏。

   麻辣鴨血、豆腐、排骨酥還有紅通通的湯底,他的嘴唇已經麻了,不!是連味覺也失去了。他感覺自己的身體已經沸騰得像瓦斯爐上燒開的水,水壺畢畢叫個不停。

   夠了,夠熱了。他心想,今天到此為止。身體是達到炙熱了,汗水也足。可是心卻似乎還少了些甚麼。

   到底是缺了甚麼?到底補上什麼才是真正的夏呢? 

   睡了一晚,陽光迫使他睜開眼,肚中的一點飢餓讓他不情願的起床。走到廚房順手從冰箱內拿出便利商店買的豆漿一飲而盡。涼涼的豆漿順著他的咽喉下肚,延著食道一陣沁涼,體內的熱已是昨日的事。他走到客廳的落地窗前,"刷"的一聲,將窗簾拉開。陽光灑進地面,庭院的樹翠綠一片,微擺的風搖的樹葉輕輕顫抖。

  "有風,那就去庭院走走。"他心想。

  他走到樹旁,與小樹享受夏風的微涼。褲角微微撩動,他不自覺的閉上眼睛。

  在光中、在風中,還有一種震耳的聲音,唧唧鳴鳴,聽來彷彿同奏,其實此起彼落。心中的一角亮了。是的,汗水、微風、陽光、炙熱和蟬聲。是夏,這就是夏。

  唧!唧!唧!唧!這聲音越來越大,眼皮微睜,眼前朦朧出現了隻蟬。

  怎麼,怎麼是一面白牆?冷冷的白牆?他揉揉眼睛。

  眼前的景像逐漸清晰。

  他坐在暖爐旁,面對著白牆,牆上有隻蟬,被精美的木框包圍起來。意識逐漸清晰,他想起來了,他搬到一個冬季能看到極光的地方,在這遙遠的北國,夏天到了晚上還是如同傍晚,永晝的夏。縱使在夏季,還是得穿著厚外套、毛襪子,這是北國的夏。

  嘆了口氣。他又做了相同的夢,夢見從前南國的夏,那些炙熱的汗水和唧唧的蟬聲,甚麼都帶不走的時候,只能做隻蟬的標本,帶到天寒地凍的北國,掛在牆上寥以對南國夏日的想念,他的思念和夢,都藉著在牆上那隻帶到北國的蟬。




  





 

2013-07-25

歲歲年年:愛 謎 藏(LES PETITS MOUCHOIRS)


愛。謎。藏(LES PETITS MOUCHOIRS)

現在會有種錯覺。

如果結婚是尋找愛情的目的,很多人已經達成了。
之後的友誼又是長什麼樣子呢?

很多影片會藉一男一女的關係或者青春來描寫友誼。呈現友誼的純真或曖昧,卻很少會有影片描寫成人的友誼,尤其是一群成人的友誼變化。

青春是寬廣、夢幻、還沒定型也無法限制的,以青春來書寫愛情或是友誼可以擁有無數幻想,青春是很寬闊的題材。

成年了,未來的走向和樣子都固定了。對於友誼或者感情幾乎已經決定。還沒過未來的十年都彷彿可以看見未來要怎麼去。

夢想、變化性都有了限制,心事也都沉澱了,不像青春年華能輕易傾訴。唯一能在生活上引起劇烈變動的只剩下重大意外或者死亡。

在生活周遭看到很多友誼的樣子。

至少許多長輩的經驗是這樣的,一群好友認識數十年,拜把稱兄道弟或者最要好的姊妹淘,平時相談甚歡,卻在發生重大意外之後身邊只剩下家人。

那些平時結交的好友,各自顧各自的生活,不能說無情,只能說能夠幫上忙的有限,能夠一起承擔苦楚的只有家人。

有人說:不結婚的好,因為朋友是一輩子的好。

不結婚真的比較好嗎?或者朋友真是一輩子的嗎?

這個疑問讓我想起一部法國電影"愛 謎 藏"。

我很喜歡法國電影和西班牙電影驚世駭俗的道德觀,從前看起來只覺得前衛,但現在看起來卻無比真實。那種真實感是發自人性裡我們無法接受的現實面。

法國電影"愛 謎 藏"是比較自然而且真實的一部,是我偏愛的友誼電影之一。

十來個相識多年的好友,每年都會一起度假旅行。

其中一個在旅行前出了重大車禍,癱瘓在醫院,性命垂危。其他成員決定還是按照原定計畫旅遊。

在這十來個朋友當中,有單身的男女、情侶檔和夫妻。這趟懷著意外的度假引爆了每一個人心中的秘密和感情。

單身放浪的生活其實有個心碎的秘密;夫妻之間互相忍受同床共枕的衝突;朋友之間曾經暗潮洶湧的曖昧;昔日的情人成為今日的朋友;單戀的告白卻令對方無法接受;追求婚姻的成功和失敗。

友誼在這部電影中平平淡淡的描述。好像一部只是旅遊而沒有焦點的電影,卻很平實的拍攝到每個人面對自己和朋友之間的變化和心情。

在旅遊當中,除了探索每個人的心境,他們也開始思考並且回憶那位躺在醫院朋友的美好友誼。

這群朋友,多年來乍看下是一座完整的雕像,沒有瑕疵,但越走越近卻發現原來這座雕像充滿了裂痕。

友誼靠著時間慢慢累積,卻能在瞬間崩毀。

"我們以後能不能和現在一樣好?"

"我們真的能一輩子互相倚靠嗎?"

"為什麼妳能愛他卻無法愛我?"

"妳能接受我的感情嗎?"

"能接受不完整的我嗎?"

"雖然分手,我仍然覺得當你的朋友很幸福,但你呢?"

愛 謎 藏裡毎個好友,都在度假中掙扎著尋找這些問題的答案。

這趟旅程不僅只是例行的旅程,還是一趟考驗友誼的旅程。

經歷了歡笑、尷尬、衝突和淚水之後,他們終於尋找到了答案。

他們的答案是:"我們曾經互相坦承、互相傷害,可是我還願意接納你,因為我們到底是一輩子的好朋友。"

有了傷害,用愛包容,是他們的答案。

但我唸到一首詩,覺得也許是另一種截然不同的心境和選擇。

洛陽城東桃李花,飛來飛去落誰家。

洛陽女兒好顏色,坐見落花長嘆息。

今年花開顏色改,明年花開復誰在?

已見松柏摧為薪,更聞蒼田變成海。

古人無復洛陽東,今人還對落花風。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今年、明年;古人、今人;顏色改、復誰在;松柏摧為薪、蒼田變成海;花相似、人不同。

時間,能夠改變很多事,都會轉了情變了調。

一切彷彿都在改變,環境在變、心變、人變、情誼也變。

也許不用執著於友誼,因為一切都會改變。

在這樣的情境中,不用勉強甚麼,放開長久的友誼又是另一種選擇。

若是這樣,愛 謎 藏裡最後一幕彼此的接納和擁抱彷彿成了一個理想,一齣天真的夢。

但古人說了:放手遺忘吧!因為甚麼都會改變。

不變的只有時間,年年歲歲、歲歲年年。

我們都能選擇。

包容接納:年年歲歲...
放手遺忘:歲歲年年...






 愛 謎 藏
 影片年份:2010 
 出  品  國:France 
 出  品:Les Productions du Tresor, Europa Corp 
 發  行  商:Catch play 
 語  言:French 
導演:吉翁卡列 
編劇:吉翁卡列 
演員:方斯華克魯耶
瑪莉詠柯蒂亞
班諾馬吉梅
吉爾斯萊勞奇 


2013-07-24

陸生趣談(下)




說起飲食,他們其實是不習慣的。台灣的食物對他們來說淡而無味,尤其偏甜。

但他們極愛台灣的芭樂,每次陪他們出去都看他們提著好幾袋芭樂回來。其實不只芭樂,他們覺得台灣的水果又便宜又好吃。

有些陸生離開前夕,最依依不捨的就是台灣的餅乾零食,譬如孔雀餅乾或者沙士之類最道地台灣專有的,他們會嘆道:以後很難吃到了。

我們台灣人伙同吃飯習慣各付各的或分攤。但他們難以理解,覺得這樣未免小氣,他們習慣一次一人買單,下次換人。

各自付帳他們稱為AA。

對於台灣的環境他們覺得能活在這裡真是不可思議。

有一學期地震又暴雨,一個星期震三天。於是他們的反應非常激烈,開始在網上搜尋防震祕訣手冊,還有些陸生在fb上直言晚上不敢睡覺以免死於異鄉。

對於地震,他們十分佩服台灣人"淡定"的功力。

有個陸生說他在上課時感覺到地震,立即奪門而出。結果發現只有他一人逃出戶外,老師淡定的繼續上課,同學淡定的坐在位置上,有些偷偷對他抱以異樣的眼光。

他只好假裝淡定的走回教室,其實尷尬不已。

再來是暴雨事件。有一次暴雨讓整個中壢一夜之間成了游泳池。

又有陸生大嘆:這島上怎麼住人?又地震颱風暴雨的。

我笑笑的反問:怎麼這樣就怕了?

他回:我們那兒隨便一個天災就死一票人哪!

聽得我哭笑不得。

而在政治立場我所遇見的幾乎都是紅到發紫的共產黨。

因為入黨不易,所以以入黨為傲也有許多福利。

對於國家改革他們有些同學非常主動,甚至徹夜不眠的談論如何在經濟上使中國更富強。

好笑的是,當我們聊天時說"你們的"領導人、"我們"的總統時,他們的眉毛會稍微扭曲一下說:你們的?

因為在他們的觀念裡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神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當說起"你們"、"我們"之類的用語,他們會心驚一下,他們的想法裡台灣和中國是一體的,哪來你們我們之分。

曾經一次不好意思的經驗。

我和七八個大陸朋友聚在一起吃水果 ,我不假思索脫口而出:外國人來台灣都很喜歡吃呢!

瞬間空氣凝結每個人不是神情尷尬就是臉色發綠。

過了幾秒其中一個女生才悠悠的開口說:喬,我們不是"外國人"。

呃!我真沒那意思,我真的不是故意的,只是習慣這樣脫口而出。

曾有個沿海來的女生,她說當她第一次在機場看到有人持"中華民國護照"幾個字心裡很震撼,因為她以為"中華民國"已經不存在了。

也有陸生來到台灣發現台灣並不像香港和上海那樣都會化還直言:國民黨怎麼把台灣治理成這樣?要是他們治理中國那還得了。

我聽了真是無言以對,但我最不習慣的還是有些陸生稱我們為"島民"。

這時我心中會不自覺得出現兩面國旗。

但他們覺得台灣人很純樸熱情,我曾經說:我不懂你們所說的"人情味",因為我們的生活從小到大就是這樣的。

後來有陸生跟我分享,他聽了之後很震驚,他無法理解怎麼能有沒心機沒目的的對別人好。

我陪他們環島的時候他們也會讚美台灣:台灣的東海岸是真的很美!街道都很乾淨!非常守秩序,文化素質很高,生活西化。

他們西化的定義是除了在飲食文化我們早餐吃漢堡三明治之類的生活,還有一個奇怪的想法,就是上課教授喜歡用原文書,他們也覺得很挑戰。

其實我不太好意思告訴他們,是因為他們的翻譯單位和日本一樣強,只要有原文書出版經過國家審核就能夠輕易拿到翻譯的書籍。

我們有時還需要去買他們的簡體版來對照原文書。

但他們還不習慣買東西需要排隊,也不太能理解台灣的人文。有一次跟他們去夜市買東西,上面寫著買一百送一份雞排,他們還問老闆這是真的還是假的,我站在旁邊很不好意思。

有個陸生來唸四年書。她跟我分享,習慣了台灣的生活,不想回去了,除了人情味,她覺得生活在這裡比較能夠交到很好的朋友,生活壓力也沒那麼大。

當然不是每個都這麼想。

尤其接觸到從北京或是上海來的陸生,他們的姿態感覺會比較高。

從他們的說話和生活就能感受他們在對岸的競爭和壓力,文化的隔閡和眼光實在不同。

問起六四天安門事件,他們"知道"這件事,卻不了解到底發生了甚麼事。更不用問更深入的問題了。

而十年文革的問題他們說很多老長輩基本上都不願意談太多那十年當中發生的事,彷彿是件很沉重、很隱諱的傷。

接觸了這些大陸學生,他們的用功程度相當可敬,不過聽他們說若是生活比較,還是覺得台灣的愜意和自在讓他們覺得放鬆。

生活環境不同,價值觀真的不一樣,無論陸生來台或是開放更多的地方來台自由行,也許真的能夠對兩岸交流有所幫助,但其實他們能夠了解的真的有限。但是在語言文化和戲劇流行上,我們的媒體也逐漸接受了。

台灣是個容易接受異地文化的地方,搞不好在我們有生之年就能看到兩岸統一了。


p.s.放了一張毛澤東的圖像,也順便題一首詩,因為他們都知道偉大毛主席的"沁園春雪",遇到大陸人可以朗誦一下以示友好:


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鵰。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2013-07-22

陸生趣談(上)



生活中比較幸運的是能夠接觸許多國外的友人。

其實接觸了許多外國人之後,最有趣的經驗還是屬對岸來台灣念書的學生或是短期交換生。

兩岸的差異讓我憶起許多有趣的事。

在機緣下我認識了一群陸生,其中福建廣東的不說,還有南京、北京、山東、湖南或上海...等

其實當初只認識兩位,有次我自告奮勇邀請他們出去玩,我負責當一天導遊。前一天確定人數的時候他們打電話告訴我,有兩位朋友也想加入,我想:多兩位也還好。

第二天我依約在火車站等候,結果哪來只有四人!他們無預警的來了十一個!

看到人數突然繁殖,我也不好意思說些甚麼,也只能硬著頭皮帶了十多個人浩浩蕩蕩玩了一天。

之後也就陸陸續續認識了更多的大陸學生。

先從口音說起吧!他們喜歡討論各省的腔調。除了北京腔和東北腔還有比較熟悉的廣東腔,我根本分不清楚甚麼湖南湖北腔。

他們喜歡操著濃濃的口音說:"神馬(甚麼)都是浮雲、浮雲盡是坑爹"這樣的流行語!

遇到稀奇古怪的事,他們就嘆道:"挖勒個去!"或是"我擦"

還有甚麼"白富美"、"高富帥"、"淡定"、"打醬油"的說詞都是從他們那裏聽來的。

但是兩岸的差異實在很大,當他們說起某首歌開始引吭高歌或是說起他們的笑話,我是有聽沒有懂。

完全是屬於兩個世界的文化。

舉個例子:

有個南京來的學生在校內參加相聲社,剛好有天學校來了知名的相聲團體表演。他興致勃勃的參加了。

結果當天晚上,他立即發表自己的心得:"兩岸文化差很大!當全場笑的東倒西歪的時候,我真想掐住隔壁台灣同學的脖子問:你馬的到底笑點在哪?"

當他們說起連續劇的時候,幸好之前有在追大陸的連續劇,甚麼"奮鬥"、"蝸居"、"裸婚時代"之類火紅的劇基本上都看過。

他們比較紅的年輕演員:熟悉的"文章"、"李小璐"、"白百合"還是"楊冪"我也是看了許多劇才能和他們搭上話。

有次和他們一起旁聽關於兩岸的課程,老師放了一首"東方紅",內容是歌頌毛澤東的歌詞。他們立即有了反應,我卻連聽都沒聽過。

還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一位大陸同學進了超商,當店員對他說:謝謝,謝謝光臨。他說他完全不知如何回應。

後來我才告訴他,只要"淡定"的離開就成了。

他才告訴我,台灣人真是多禮,連說話都小聲小氣的。在台灣很難聽到爽朗的笑聲呢!

這是很多很多大陸學生曾跟我反應的,可能大陸地方大,因為他們一說起話來整條巷子都聽得見!

我會告訴他們:台灣人說普通話方面比較含蓄靦腆,但是說起所謂的家鄉話(閩南語),尤其到了南部,可就不是那樣啦!

有位令我印象深刻的上海同學,他算是見過許多世面,自己在內地騎腳踏車到許多地方。

據說當他拿著登過內地高山,走遍大江南北的履歷循問能不能參加登山社時,社員們臉都僵了,因為他的資歷足以直接當社長。

他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騎腳踏車到西藏的經驗。

他分享當他與隊友分散,獨自騎在西藏的路途上,白霧茫茫,遠方傳來狼嚎聲的時候是他第一次覺得自己離死亡這麼近。

他到故宮博物院之後的心得我還記憶猶新,他說:

我到過許多大陸一流的博物館,但跟台灣的故宮比較起來,那些一流博物館的藏品根本就是垃圾嘛!台灣故宮真拿走了全中國的奇珍異寶,叫人吃驚!尤其書畫的保存完整度,我還問了管理員:"請問這些真的都是真品嗎?"管理員信誓旦旦的回我絕對是真品。

看來老蔣做對了一件事。

                                                                    未完待續









2013-07-20

那一撇自由


才沒多久的時間,參加了同學會,我和同學們十多年沒見,自然閒話家談。在閒聊中,已婚或未婚的男生在聚會中讓我印象最深的片段就是:

"我的老婆不肯、女朋友催婚、我老婆想要、老婆規定我、老婆不喜歡"...種種無意中在生活裡環繞著老婆的對話。

這讓我聯想起十四世紀英國詩人喬叟的名著"坎特伯雷故事"裡有篇故事:

一位武士被判處死刑,但只要他能在時間之內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他就能保住性命。

這個問題就是"女人最想要的是甚麼?"若答案能夠通過王后及宮廷貴婦們的同意,就可以免除死刑。

武士尋尋覓覓,終於在最後一天遇到一位老婦,老婦向他保證,她的答案絕對能夠救他一命。

於是他回到宮廷對著王后及貴婦們說到:

"王后陛下,對一般婦女而言,她們的目標是能控制她們的情人或丈夫。情人或丈夫的事由她們做主,這是女人最大的願望。"

現場一片鴉雀無聲,沒有一個女人反駁,於是這位武士被免除了死刑。

我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不是所有女性的心聲,或是所有男性的感覺。但卻是個能夠討論的趣味話題。

控制男人是女性的天性,或是男人甘願被他們所愛的女人牽絆?

女子的愛是男人的牽絆還是自由?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起紅樓夢中的寶玉。


少年寶玉


寶玉自小銜玉而生,是賈府上上下下最被疼愛的少爺。

他出生望族,是宮廷的世襲官位之家。上至父親下至貼身丫環都希望他能夠取得功名,持續榮耀世家。

但他卻視此為俗物,寶玉內心的心願只希望大家能夠平安快樂,他不求甚麼功名。

大家對他的期待反成為他的壓力。

唯一一個與他同樣理想相同的便只有林黛玉。


林黛玉


寶黛兩人第一次見面年紀尚小,寶玉第一眼見到黛玉只是覺得這位林妹妹似乎哪裡見過,並且"秉絕代之姿容、具稀世之俊美"。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閑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紅樓夢第三回如此說。

但賈府上下除了賈寶玉和婢女紫鵑,大家都不喜歡林黛玉。

她雖然頗有才情,能夠一目十行過目不忘,卻是個說話刻薄帶刺,孤芳自賞、性情高傲倔強十分好強,心思多愁善感,卻又情感脆弱的女子。

比起性情,她萬分比不上薛寶釵的世故圓融。

賈府眾人無一人不愛薛寶釵,何況她的美也彷彿天上人。

"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臉若銀盆、眼如水杏。"連寶玉都在詩中讚她如仙姿,也曾看她看得有如呆鵝眼睛發癡。

但寶釵如賈府眾人有志一同,便要寶玉求取功名。

人人都說他們是"木石前盟"所以緣定三生。但我在閱讀紅樓夢的過程中卻覺得他們的情愫是經過青春年少的種種考驗才有了黛玉之專情、寶玉之癡情的原由。

黛玉自小愛耍脾氣,心情不好便沒給寶玉好臉色看,非要寶玉一哄再哄甚至三四哄她方才高興。

黛玉在眾人面前時常失言都叫人捏把冷汗,長輩對她更是搖頭嘆息,但唯有寶玉會在眾人前暗中護她。

而寶玉不愛念四書五經,最喜歡吟詩作詞。只有這件他最喜歡的事上,黛玉和他興趣相同並且能與之相伴。

只有面對林黛玉,他心中才沒了壓力;只有面對林黛玉,他的才華才得以真正被欣賞。


黛玉葬花時流淚自嘆:

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從古至今可能都笑黛玉憂鬱病發自艾自憐,但唯有一個賈寶玉在聽見之後能理解她心中的孤苦寂寞與她暗自淚流。

相對於寶玉最討厭別人三不五時提醒他考取功名,他覺得這些都是"混帳話",他曾經生氣的對丫環說:林妹妹何時說過這些混帳話。

只有黛玉從不要求他讀書求名,她只喜歡和寶玉吟詩作對互相以詩拌嘴同看西廂記這等當時下三流的小書。

也只有黛玉替他保密並且接受寶玉看這等閒書。

處在禁錮的家族和年代,只有黛玉能夠理解寶玉不想求取功名的壓力和苦處。

寶玉能在賈府的鶯鶯燕燕脂粉花叢裡癡愛林黛玉,不是沒有原因。

因為寶玉不用特別改變甚麼,並只有在林黛玉身上才能找到他心中所嚮往的自由。

但寶玉的嚮往和黛玉的性格無法容於賈府之中,結局理所當然的悵然了。

千萬寵愛於一身的賈寶玉,最後還是付出被寵愛的代價進了薛寶釵的洞房。

自此之後的賈寶玉再也不是當初的寶玉,他失去了黛玉等同沒了那一點點空氣和自由。

心思高明的薛寶釵理所當然的掌控了寶玉,而萬念俱灰的寶玉也就與之隨流了。

男與女,愛是牽絆或是自由?這是千古來討論不完的話題。

無論是坎特伯雷中的故事或是紅樓夢的寶黛都真實的窺視了人世一角。

若說女子的愛能讓男人自由。

至少在紅樓夢裡,是黛玉這株以淚還情的絳珠草,讓這顆堅持降世的頑石寶玉體會了人間苦澀的愛情和在愛裡的那一撇自由。







2013-07-16

比如,舒淇





人總是會告訴我們過去已經不重要了,其實在心底還是很在乎的。

曉林,不知道你同不同意?

我想分享一個藝人的故事。

有次在大陸簡體書店看到一本書,書名叫"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有段篇幅介紹了約一百位必須認識的台灣名人,當中一位就是舒淇,書裡介紹她是台灣最率真美麗的女演員。

曉林,現在你看到舒淇只知道她是國際巨星,可是你知道嗎?舒淇成名的時候我還穿著國中制服,每天看娛樂版新聞。

有天娛樂版一個裸體的女孩佔滿了篇幅 ,長髮披肩剛好遮住她的胸前,雙手巧妙的掩飾最隱密的部位。你也許無法想像,那個年代報紙很少出現少女全裸的畫面。

當年這個女孩就是十八歲的舒淇,香港導演王晶來找台灣女演員,就把舒淇帶到香港,王晶最有名的是身邊的美女,他力捧舒淇拍了幾部三級片。

那時,誰還能想到如今"非誠勿擾"的舒淇。

你臉上的反應有些不可思議,我不是想打破你對舒淇的好印象,而是想試著告訴你,關於她的成功確實不容易。


我常想,或許只有天空是自由的。

人總是會看不起在他們道德範圍內違規的人。縱使他們自己也犯了同樣的錯。

比如舒淇,當年她和黎明演出"玻璃之城",傳出黎明追她不成而鬧出轟動全港的自殺新聞。


玻璃之城

黎明的影迷和所有的藝人都震驚了。

每個男藝人都不會承認和拍三級片的女星約會,黎明怎麼可能會為了一個脫星自殺呢?

黎明的影迷甚至成立一個"倒舒"的團體,相干的人、不相干的人都無法接受他們心中的王子怎麼會喜歡一個曾經在電影中或寫真集裡寬衣解帶滿足每個男人淫慾的女人。

她的身體和私密的表情曾經讓很多男人意淫

據說許多演員剛開始和舒淇合作在片場也不搭理她。

現在舒淇不一樣了,她的故事說也說不完。

兩三年前她被大陸的訪談節目邀請,裡面的對話挺有意思的。

主持人問:妳當初怎麼會拍全裸寫真集?
"其實就是無知。"她的嘴唇描著一抹微笑。

主持人又問:妳從台灣到香港,現在回想起來有沒有一種前世今生的感覺?
舒淇說了:"台灣畢竟是我的家,我回到台灣還是比較放鬆。但是,我很感謝香港觀眾對我的支持。"

妳對王晶王導演有甚麼看法?主持人問:
她回:"我很感謝王導,我第一次在香港過年,舉目無親,他邀請我到他家一起吃年夜飯,讓我有家人的感覺。"

關於黎明的問題,她露齒談說:大家一直都是朋友。

經過多少時間的的沖刷和洗練,讓她能夠如同聊天般回答這些尖銳曖昧的問題。

曉林,我還記得當年她以侯孝賢導的"最好的時光"得到第42屆金馬獎影后的時刻,在台上哭得梨花帶淚。

據楊貴媚說,舒淇在後台不停的哭,說這個獎對她非常重要。

我能理解那種感受的,曉林。當年她在眾人不堪的眼光裡離鄉背景,一個人到了異鄉,過了好多年,她的家鄉給了她一個肯定,很重要的肯定,表示家鄉的媒體終於接納她回家了。




還是有人說,這種女人也可以得到這個獎。後來還是有人陸續的在媒體上重溫舒淇當年不堪入目的寫真。

曉林,當人們告訴我們那都已經是過去的時候,是因為我們對他們不構成威脅,我們的生活引不起什麼讓人可忌妒的。

否則老蘇怎會說"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呢?(註1.)

或者,很多只是面前說,背地裡別人怎麼談我們是不知道的。

"已經是過去的事了",那要看對誰?處在什麼情況?

生命中留下的痕跡,常常在不經意的時候就被提醒,我們是這樣的走過來。

曉林,只有天空,是自由的...

沒有橡皮擦可擦去的過往。
"高處不勝寒"的窘境和寂寞。

能深刻體會這種感覺的人。

比如,舒淇。






註1.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唯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北宋  蘇軾  《水調歌頭》